第45章 探微孔子之问:仁心何以烛照礼乐文明 (第2/35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问鼎中原”
的典故成为礼制崩塌的标志性事件。《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陈兵洛水之畔,向周大夫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其铸造、陈列、祭祀皆有严格礼制,楚庄王的发问实则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战。王孙满以
“在德不在鼎”
回应,试图以道德话语挽救礼制危机,却难掩背后的无奈与悲凉。此时的礼制,已如夕阳下的青铜器,虽仍闪耀着往昔的荣光,却难掩锈蚀斑驳的裂痕。
(二)仪式异化的微观透视
在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中,礼仪的异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相。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不仅在祭祀时使用天子规格的
“雍彻”
之乐,更将祭祖仪式转化为权力角逐的舞台。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子看到三家在祭祖完毕后
“以雍彻”,不禁感叹:“‘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在孔子眼中,这种对礼仪的滥用,不仅是对周王室的藐视,更是对礼仪所承载的伦理秩序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