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这一章老子运用排比句式,以辩证思维说理,说明应从总体上处理动静之间的关系,强调清静才是天下正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成,原义为完整的乐曲,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九成完毕,称为大成。老子在这里用大,含有超出常人理解的范围,进入更高一层的意思。下面大盈大直大巧大辩中的大,也是这个意思。大成在这里引申为最完美的事物。缺,缺憾、欠缺。弊,消减、败坏。意思是最完美的事物仿佛有缺陷,但是它的功用不会消减。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盈是满,冲是虚,空虚的状态。穷,穷竭、穷尽。意思是最大的充实仿佛很空虚,但是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屈,同曲。拙,笨拙。讷,不善辩说。意思是最挺直的外在表现仿佛弯曲,最灵巧聪明的表现得好像笨拙愚钝,最好的口才好像不会说话。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躁,疾走、快速运动。胜,克制、战胜。静,安静。为,则、而。正,正道,引申为主宰。意思是疾走可以克制寒冷,安静可以化解炎热,如果能够做到清静自守,就可以使万物自化,从而成为天下的主宰。
对于这一章老子所阐述的观点,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修身角度看,老子是在论述人品修养。道的法则,要求内敛俭啬,反映在人品修养上,就是所有的、进入更高一层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的内涵,都是以缺冲屈拙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自吹,不自是,不炫耀,不矜持,以卑下的姿态为人处世,方能为人生留下余地并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另一方面,从方法论角度看,老子在这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屡试不爽的思维方法,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高明的人要善于在实际生活当中透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表象,洞悉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洞察先机,把握本质,争取主动,建功立业。
至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也可以从高层次与低层次两个层面看。高层次的直是大直,那是总体上的直,一节一节去量有弯曲,但不失其大直;高层次的巧是大巧,是总体上的巧,一处一处地去看有笨拙,但不失其大巧;高层次的雄辩是大辩,是总体上的雄辩,一句一句去说不善辩,但不害其大辩。反过来说,一节一节都直保持不了总体上的直,一处一处的巧保证不了总体上的巧,一句一句的雄辩保证不了总体上的雄辩。总的原因就是眼光太小了,顾及不到大的方面。这一章老子要说明的重点不单纯是相反相成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让人们视野开阔一点,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不要陷在局部里跳不出来,所以才一再强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