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第3/3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丹丹这一章呼应第二、三、四、十、二十七、二十九章关于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论述,总括性地说明无为而无不为是道的根本属性,道恒无为说明道本身就是无为与无不为的统一,一个恒字说明了一切。
作为《道经》部分的最后一章,是在前述相关内容基础上的升华与总结,历史上最能印证这一升华与总结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俗称三大盛世。三大盛世是持守道恒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具体讲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承乱勃兴。新王朝统治者认真汲取前朝灭亡教训,从速拨乱反正,最终实现了由大乱转为大治。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一百七十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盛世,从汉文帝继位到汉宣帝去世,持续一百三十年。大唐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的。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从唐太宗登基到开元末,持续一百二十八年。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义军,扫荡南明势力,前后花费近二十年时间,后又经近七十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康乾盛世从1662年延续至1795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二是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法制宽松。三大盛世都政策稳定,法制宽松,从而使全国的政局稳定。汉文帝比较民主,鼓励臣下进言,下诏废除诽谤朝政罪妖言罪等。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主动求谏、纳谏,广开言路,君臣关系融洽;各种制度、法规建立在充分尊重民意之上,唐太宗还主动为前朝旧臣及其子女平反冤假错案。康熙帝通过御门听政、共议国政,展示了一代君臣苦心求治的风范,促进了最高统治集团的励精图治。三大盛世体现出社会和谐,当时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心中没有多少怨气。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仅有二十九人。
陈大明三是经济繁荣,国富民强。三大盛世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国富民强。西汉盛世改变了汉初经济凋敝的窘况,呈现出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充溢于外,腐败不可食。大唐盛世更是留下了许多国泰民安、文化昌盛的佳话。有诗圣杜甫《忆昔》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康乾盛世时期,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乾隆年间,中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最多时达51%,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综上所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贯穿老子思想体系始终的主线,同时,也是贯穿《道德经》全书的主线。这一主线充分反映了老子追求的不造作妄为、顺任自然而不加干预,让百姓自我化育、自我呈现、不欲以静的理想治国理世境界,这种理想境界也是当今社会治理应当充分借鉴的。
(撰稿人:陈大明李晓英)作者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