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2/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子贵重尚静的主张,不仅有修养身心层面的意义,其更深层的用意在于引申出他的政治哲学,告诫统治者更应该持重而弃轻躁。所以接下来老子便说道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本是军事用语,是指行军打仗时运载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的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辎重是行军之本、胜战之基,后来泛指一切后勤保障。在这里,老子采用一种比喻的说法,把不离辎重引申为恪守天道的本性。不离辎重,就是不离根本,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重与静。个人修身须以持重守静为本,那么治国理政的君主更应该以贵重尚静为务,以拥有天下的地位和权力为轻,以修身为重,以百姓为重,存有一颗济世为民的责任心,有着负重载物的担当精神,不轻浮轻率、妄作冒进瞎折腾。历史上有多少看似聪明有为的君主,因自恃其能而浮躁冒进,大兴土木以炫耀豪贵;又因好大喜功而四处征伐,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百姓揭竿而起,终至王朝覆灭。所以老子告诫掌管万民生息的大国君主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身处豪贵奢华的宫殿之中,更应该保持超然物外、恬淡虚无的素朴,岂能放纵欲念,沉醉堕落在奢靡的生活中呢厚德方可载物,德性修养不足,岂能任天下、治天下呢于是老子深深地感叹道: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一句反问,实则给出了肯定的判断:万乘之主不可身轻天下。
讲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明白,老子将修身之法拓展到治国之道,告诫治国者应该以国家为根,以百姓为重,以修身为治国之本,若轻视民众则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忤逆天道肆意妄为必然会失去天下。历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我们所熟知,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阐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种欲修外先修内的主张和道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一致的,崇尚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理政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尽管后来的分歧是后人理解与运用的区别,但二者思想体系的产生却是同源同向的。此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道互补,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总之,本章老子通过以重制轻、以静制动的论述,来说明他所奉持的是一种稳重谨慎、沉着静定的处世哲学,而稳重和静定又是自然之道的本性。《菜根谭》里有句话叫: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法门,所有的秋收,都归于汗水的灌溉;所有的谋定,都源于三思而后行。稳重积于历练,静定成于识见,心态因稳重静定而从容不迫,生活因稳重静定而平安顺遂,岁月因稳重静定而美好祥和,这便是老子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要传达给世人的人生启示。
(撰稿人:宋丹丹李晓英)作者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