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通读本章之后,大家会发现,这一章的内容和前面的第二十二章极为相似,谈论的都是个人品德和修养问题。第二十二章是从正面说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益处,而本章则是从反面指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这一正一反的论说方式,辩证地说明了急于求成和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后果。
首先在开篇老子便从踮着脚站立、跨着大步走路这些非正常的立和行来阐明遵循自然之道的要义。企,是指踮起脚站立,即使是芭蕾舞演员或者是练过功夫的人,这种姿势也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踮脚站立失去了站立的自然之道;跨着很大的步子向前奔跃,这只能是偶尔的动作,必不能走得太远,所以跨步前行脱离了行走的自然之道。我们常说好高骛远,其实表达的也正是这种不切实际,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梦想的实现应该是建立在对自身对当下最精准的认知上,脱离实际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追求,不是自讨苦吃,就是甘愿自毁。与其高歌猛进,好高骛远,不如成熟稳重,行稳致远。人生的路,只有稳步前行,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身体稳,家庭稳,事业稳,才是高质量的人生。《论语·子路》中记载着孔子的学生子夏因为要到鲁国莒地为官,所以特地向孔子请教执政之道,孔子告诉他:做事情不要那么着急,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这就是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的由来。民间也有一些俗语如食紧弄破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北宋时期,王安石为了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推行了一连串的变法革新活动。他的能力和主张都很好,但坏就坏在他急功近利,没有从实际出发,没能使改革的主张深入人心,也没能培养出一批足以实施新政的人才,导致新法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升官发财的工具,最终导致变法失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寥寥数语揭示了欲速则不达和适得其反的深刻道理,强调了顺其自然的重要性,蕴含着极高深的人生智慧。
本章中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四句话与第二十二章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从字面上看,只是一个倒装句,实际上在境界和层次方面还是有差别的。第二十二章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四不重点讲的是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而本章重点讲的是行为的因果关系,强调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是四种最典型的心理疾病,是成功的大忌。
第一种是自见。刻意自我表现是唯恐别人小看了自己,其实表现得越多,越容易被人看破,这种心理是源于内心的自卑和虚荣。实力不足,还死要面子,以为这样可以美化自己,殊不知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看不清自己,更让别人心生厌恶。唯有多去聆听、敢于请教、谦逊学习才能提升实力,实力决定自信。
第二种是自是。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的见解最高明,总是反驳与自己相悖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人往往自视过高,把主观的有限认知当成了真理,恐怕生活中会争论不休、矛盾不断。有分歧的时候,聪明的人懂得自知,懂得沟通和协调,懂得尊重和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