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3/3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听了,也不禁回想起当年要饭时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日子,心情激动,立即重赏了这位老朋友。因为,这位儿时的伙伴既巧妙地暗示了当年要饭的艰难,但说出来的话又与朱元璋当今的皇帝地位相照应,得赏便在情理之中了。
消息不胫而走。一天,又来了一位当年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伙伴。
这位伙伴见到朱元璋,高兴得手舞足蹈,他高呼:吾皇万岁!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给富人家放牛的事吗有一次,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开啦,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不幸被红草根卡住了喉咙,多亏我的主意,叫你拿一把青菜吞下,才救了你啊!
文武百官面前,他竟然说出自己的这种糗事,朱元璋又气又恼,尴尬不已。于是,他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这个满嘴胡言的人拖出去斩了!就这样,这位不识时务,不善说、不会说的人丢了性命。
希言自然,少言是符合大道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还是少说为妙。同时,话说得多了,真假难辨,兑现不了,就会显得不讲诚信,失信于民,而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执政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也不会相信他。
总之,老子在这一章提倡希言自然,主张少说话,少下政令,无为而治,因为这是合乎天道自然的。要求人们要同于道同于德,而避免同于失,因为前者能够得到道的佑护,后者则会被道所抛弃。无论从事于道从事于德,还是从事于失,其中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是由因到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尊道贵德,循道而行,避免失道、失德,才是正确的选择,才有利于国家与社会治理。
(撰稿人:陈大明李晓英)作者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