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代陆游、寇准、陈鹄等都说过类似的话: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当然,“正音”是洛阳读书音,倒不是今天的洛阳话或者河南话,要是满口的“恁叫啥家住哪忒呀”读起古诗来,既不押韵,也会引人发笑。
举个例子说:武则天老奶奶时期,考密小能手侯思止读书很少,毕竟他只需要会揭发举报别人就行了。他就属于“普通话”讲不好的那种人,只会讲长安方言。(为何不读书连“正音”都讲不好?因为读书人都是照着音韵书上来练正音的嘛!)
有一次,他在朝堂上跟其他大臣侃大山,说到“猪”——
按标准音“洛阳读书音”,应当读成“雕”,可他却按长安的发音读成“zhu”,闹了很大笑话,被大臣当场狠狠耻笑,武则天听说后也忍俊不禁,笑个不停,认为这哥们着实太“老土”了。
后世总有粤语方言区对古老的粤语十分自豪,优越感十足,更兼之有“特殊技巧的念诗小能手”梁逸峰背书,认为粤语是最适合念诗、最有文化的语言,国粤双语的电影动不动就“粤语好评,国语垃圾”之类的弹幕。
事实上,小陈到大唐一看:
乖乖,广东人张九龄自己都是用“洛阳正音”写诗,而不是用粤语啊!
毕竟粤语的音调太复杂了,“洛阳正音”也就五个声调而已。肯定有很多字是对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