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之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资产负债表计算的话,华晨汽车已经资不抵债,足以破产处置。就算中华集团无偿取得其余剩余资产,需要承担大笔债务依旧很不划算。
极端考虑的话,中华集团甚至可以另起炉灶,并不需要介入华晨汽车的重组,完全能以新投资商的身份设立新厂。
可以说,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韩皓手中,华晨汽车值得出手,但不值得他大动干戈。
韩皓的谈判底线就是旧厂区的31.7万平方米土地政府可以拿回去,但要在郊区置换足够土地供中华集团建立新厂使用。其次就是金杯客车的壳资源要保留,政府需要的话可以将H股的华晨汽车移交给对方。再次是政府要退出华晨汽车的股份,至多保留不超过10%股权存在。
双方彼此之间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差距,谈判进程很是艰难。
民间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侧面反映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不佳。但对中华集团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并不惧怕此类因素。
实际上双方纠结的事项,也是韩皓考量沈京市政府的诚意,来回拉扯的金额虽然看上去很大,但只要中华集团投产后上缴的利税足以很快抵扣干净。
地方政府不肯让步,一是想尽可能捞回多一些利益,二是害怕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罪名,在处置上缺乏灵活变通手段。
按照韩皓的想法,就是要让地方政府打扫好房子再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