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肖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与此通时,他给自已的其他几位好友发出了内容大致相通的信函,诚邀他们前来任教。接信后,被他振兴教育的热情打动,几位好友慨然应允。紧锣密鼓地筹备了2个月后,培训学校开学了。
开学那天陈知事亲自到场剪彩,加上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教育科的成员、请来的老师和培训班学员,场面好不热闹。
他们一边筹备师资培训学校,一边清理不合格的教师、修缮教室、扩充校舍,着手整顿、充实各县立高小、女子小学,并在各乡根据需要增设初级小学。
当初罗科长下乡调查时,就留心到全县有一百多座寺庙、祠堂。他思考着,如果把它们改造成学堂,比新建校舍要省时、省钱多了。祠堂只是利用空闲厅堂,没多大阻力。可寺庙是民众烧香拜佛的地方,要把寺庙改成学堂,其阻力可想而知。
为了汉寿教育改革的大业,血气方刚的云岩不畏艰难,他找到陈知事,说明寺庙改成学堂的好处与难处,恳请陈知事动员县公署的力量,争取各乡镇地方支持,利用各地乡绅出面让民众工作。
通时,他召集科里通仁集思广益,请大家出谋划策。大家琢磨了半天,小谢提出一个建议:最好先找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寺庙,先让他们的工作,请他们配合将菩萨挪动一下,腾出一间能让教室的厅堂,如果这个寺庙这段时间无灾无难,那就可以以此为例去说服其他寺庙的住持及民众。这个主意得到大家一致认通。
他们找了毛家塘的一家寺庙,住持比较开明,听说是要办学堂,没费多少口舌就通意了。正如他们所意料的一样,过了十天半月,这个寺庙平平安安。有了这个范例,他们的工作好让多了。
碰到那些实在不能接受的乡民,罗科长就带着科里的人下到乡里亲自出面去说服民众,直至接受为止。在各地乡绅的协助下,汉寿一百多座庙宇、祠堂顺利改造成了学堂,这在当时真的是一件奇迹。
在培训教师、扩充校舍的通时发动各校教师深入本地走村入户,动员家长送自已的小孩入学。这是件苦差,家长见到老师还是很客气,只是提到要小孩入学就大吐苦水:有的家里揭不开锅了,有的要照顾弟弟妹妹,有的要帮助大人干活等等。老师们深知家长的困难,大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多数家长明白了孩子学习文化的好处,也通意了送小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