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小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咬着下唇,颤抖着捡起掉在地上的笔。视线在那两本针锋相对的、依旧在无声较劲的书册之间飞快地来回扫视。
电光火石间,一个模糊的轮廓在硝烟弥漫的脑际成形。我的手心全是汗,黏腻得几乎握不住笔杆,我扯过一张还算干净的草稿纸背面,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手腕却在抖。笔尖像生了锈的破犁,在粗糙的纸张上艰难地开掘。
标题横空出世,像楔进混乱战场的界碑:【灯塔之下,芯片何去】
笔尖在纸面上拖出沙哑的摩擦声,思绪被疯狂地压榨着。我强行缝合着两个水火不容的世界:那些背得烂熟的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在脑中飞速筛过,最终,那个带着学生用双脚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的教师形象,和吴山丢来的洞穴囚徒的冰冷哲影突兀地重合了。一个被囚禁在贫困无知的大山深处,一个被困在感官幻象里……都需要光的指引……
写着写着,指尖的颤抖竟然诡异地平息了一些。那些被珊珊塞给我的乡土气息、纯朴坚韧的字眼,似乎真的中和了吴山强行灌输的形而上学、思辨带来的冰冷僵硬感,让文字下死板的结构框架里生出了血肉的温度。我仿佛看到那位教师凿开的山路,竟然蜿蜒着,指向了山外更广阔、充满未知科技冲击的世界……而那光,既是悬崖尽头的太阳,也是……人类科技飞跃后对自身处境理解的钥匙
……科技浪潮汹涌席卷,重构着生活图景。然当‘云端’与‘虚拟’成为日常,何处安放那颗向‘泥土’深处扎根的心我近乎呓语般,在纸上飞速地、潦草地记录着这些强行拼接融合的语句,像是两股南辕北辙的飓风在我思维的薄弱点上硬碰硬挤出来的一线路径。
桌面那本物理《五三》忽然不动了。覆盖着珊珊《三二》的死角阴影似乎凝固了一瞬。随即,《三二》下面几页的书角猛地向上急促地卷曲了一下,像一只受惊时突然竖起的猫尾巴,但又迅速压平,归于沉寂。
整个书桌彻底安静下来。只剩我越来越急促的笔尖沙沙声,如同最后挣扎的困兽在黑暗中刨土。
第二天,语文答题卡翻到作文那一面的瞬间,我盯着作文格子上方清晰打印的命题要求,感觉自己的脖子僵硬得能听到咯吱的锈声。
题目:【时代浪潮下的精神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