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说玄机,掌映天下理 (第5/12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诵读,声调高低、语速快慢皆有定制,祝文内容除歌颂祖先功德外,还需包含对国家未来的祈愿,这些祝文往往被刻在简牍上,作为重要文献保存于宗庙。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曾出土过类似祭祀祝文的残片,虽年代晚于周代,但仍可从中窥见古代祭祀文书的格式与风格。
二、欲言又止:孔子
“不知”
背后的深意
(一)政治避忌与治学严谨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僭越礼制的现象屡见不鲜。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国,本应是周礼的坚定守护者,但鲁君却多次僭行禘祭,这种行为违背了周礼的规定。孔子作为周礼的推崇者,深知谈论禘祭可能会涉及到鲁国君主的违礼行为,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礼记郊特牲》记载鲁君祭祀时出现
“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
等僭越行为,将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礼仪元素用于自己的祭祀活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言论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灾祸,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因批评卫灵公用人不当而被迫离开卫国,这些经历让他更加谨慎。因此,以
“不知也”
回应弟子,实则是一种避祸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