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礼崩之际,观?之叹 (第8/19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子生活在
“礼崩乐坏”
的春秋末期,其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在他看来,禘祭的衰微不仅是仪式的崩坏,更是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缩影。《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在观看鲁国禘祭时,发现灌鬯之后,仪式便草草收场,参与者态度轻慢,毫无敬畏之心。这种现象令他痛心疾首,发出
“吾不欲观之矣”
的感叹。
孔子认为,禘祭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精神,而非外在形式。他强调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主张礼仪应注重真诚的情感表达,而非流于形式的铺张。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批评当时的人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指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再华丽的仪式也毫无意义。
孔子对禘祭乱象的批判,本质上是对社会秩序重建的渴望。他在《论语颜渊》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