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林放问礼之本:千年叩问中的文明省思 (第6/25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观点,在晚明士大夫的生活实践中表现为:袁宏道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将茶道、插花等生活仪式转化为情感表达的载体。
(四)明清之际的礼学批判与转型
明代泰州学派的崛起,标志着礼本论的平民化转向。王艮提出
“百姓日用即道”,将礼之本从士大夫的书斋推向市井生活。他在《乐学歌》中写道:“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主张在日常生活的洒扫应对中践行礼义,这种思想在《金瓶梅》对市井礼仪的描写中得到文学呈现:西门庆家的婚丧嫁娶虽不乏僭越,却充满真实的市井情感。
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为礼本论注入新的学术维度。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批判宋明理学
“以理杀人”,提出
“礼者,天地之条理也,言乎条理之极,非知天不足以尽之”。他通过对《仪礼》的考据,试图还原礼制背后的
“自然之理”,这种将考据与义理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阮元主持编纂的《十三经注疏》中达到高峰,为礼学研究开辟了实证主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