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林放问礼之本:千年叩问中的文明省思 (第4/25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桑间濮上”
的靡靡之音虽引发喝彩,却使乐教的道德功能荡然无存。
鲁国乐官的流散成为时代注脚。据《论语微子》记载,宫廷乐官纷纷逃亡:乐师挚去了齐国,负责句集注》中诠释
“克己复礼”:“己,谓身之私欲也;礼,谓天理之节文也。”
这种将礼本体化的思路,在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学规中具象化:“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被列为
“五教之目”,要求学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这种
“以理制情”
的倾向,在明代演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