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3/19页)
烬海we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她顿了顿,吸了吸鼻子,声音轻得几乎被窗外的雨声淹没,因为……那扇车窗后面……是我爸的脸。
林记者浑身猛地一震!像被一道无形的电流击中。他脸上的悲悯瞬间凝固,紧接着,一种巨大的震撼和更深沉的、近乎痛苦的领悟,像潮水般席卷了他眼中所有的情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一个字也没能发出,只是定定地看着李梅瘦削的侧影,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眼前这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女人。
几天后,一篇署名林溪的长篇通讯,以醒目的标题和位置,刊登在了《晨报》的深度版块:《算法之外,车窗倒映的人性抉择——一位外卖骑手暴雨夜砸窗救人的背后》
文章没有煽情,没有口号,用近乎白描的笔触,冷静而克制地铺陈了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冰冷的红色倒计时、绝望拍打车窗的手、浑浊上涨的积水、被扣掉的5分和15元、68分的岌岌可危。它详细描述了李梅的身份——一个独自抚养病弱女儿的单亲妈妈,一个挣扎在算法规则最底层的普通骑手。它引用了多位匿名骑手的自述,揭露了智能配送系统在极端天气下规划的荒谬路线、苛刻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限制、以及服务分制度下一分之差定生死的巨大压力。它甚至配发了一张经过处理的照片:昏暗雨夜,浑浊积水中,一个穿着明黄色雨衣的模糊身影,正奋力抡起一个模糊的物件,砸向一辆被水围困的轿车车窗。
文章的最后一段,笔锋凝重:
>
**冰冷的算法,计算着最短路径、最优效率、最低成本,却无法计算人心的重量,无法计算车窗内那张绝望面孔所勾起的、生命深处最痛彻的共鸣。当李梅选择砸碎那扇车窗时,她砸碎的,或许不仅仅是玻璃,更是冰冷规则对人性本能的一种短暂挣脱。她的选择,无关高尚的口号,仅仅源于一个女儿对父亲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刻骨铭心的痛。这痛,让她在冰冷的数字洪流中,触摸到了算法之外,属于人的温度。然而,这份温度,能否真正融化系统性的冰层她的困境,是个体的偶然,还是无数‘李梅’们正在经历的必然**
文章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本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迅速跟进,做了专题报道。网络媒体疯狂转载,标题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外卖骑手命悬算法扣分线,暴雨中砸车救人反遭重罚!、扣分!扣钱!救人!谁在逼骑手做生死选择题、泪目!她救人的理由:车窗后是我爸的脸……
各大社交平台上,算法与人命、外卖骑手困境、车窗后的父亲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阅读量以亿计。无数网友留言,有对李梅的敬佩和心疼,有对平台冷血算法的愤怒声讨,也有对自身点外卖行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