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7/9页)
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征察觉到了唐太宗的变化,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上书劝谏唐太宗。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记创业的艰难。唐太宗看了魏征的奏疏后,深受触动,他对魏征更加敬重。
然而,贞观十七年,魏征因病去世。唐太宗悲痛万分,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并罢朝五日。他感叹道:魏征逝去,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啊!魏征的离世,让唐太宗失去了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也标志着贞观时期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得了重病,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如此,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在病榻上还多次召见大臣,询问国家的治理情况,并对一些重要事务做出安排。
第十一章:新帝登基风云起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后,太子李治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辅佐下顺利登基,是为唐高宗。新帝即位之初,朝堂局势暗流涌动。一方面,李治虽贵为天子,但缺乏父亲李世民那般雷霆手段与威望,朝中老臣势力盘根错节;另一方面,周边部族与藩国也在观望这位新君是否有能力掌控天下局势。
李治深知自己根基尚浅,对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极为倚重。长孙无忌作为国舅,既是关陇贵族的核心人物,又在贞观年间功勋卓著,此时权倾朝野。他以辅佐新帝为名,大力扶持亲信,打压异己,试图将朝堂大权牢牢攥在手中。一些与长孙无忌政见不合的大臣,如李义府、许敬宗等人,逐渐被边缘化。
与此同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内部权力更迭,新赞普年幼,朝政由大相禄东赞把持。禄东赞野心勃勃,企图扩张吐蕃势力,不断在大唐边境制造摩擦。永徽四年(653年),吐蕃出兵侵扰白兰羌等大唐属国,公然挑战唐朝在西南地区的权威。李治召集朝臣商议对策,长孙无忌主张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和亲与赏赐安抚吐蕃;而李勣等武将则坚决要求出兵反击,以维护大唐尊严。朝堂之上,两派争论不休,最终李治权衡利弊,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吐蕃责问,同时加强边境防御。
在后宫之中,也同样是纷争不断。王皇后出身名门,端庄贤淑,但不得李治宠爱。而萧淑妃凭借美貌与才情,在后宫中盛宠一时,她与王皇后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王皇后做出了一个改变大唐历史走向的决定——将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媚娘接入宫中。原来,武媚娘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在太宗病重期间与李治暗生情愫。王皇后希望借武媚娘之力打压萧淑妃,却不知此举如同引狼入室。
第十二章:后宫争斗与权力博弈
武媚娘入宫后,凭借着过人的智谋与手段,迅速在后宫站稳脚跟。她先是假意讨好王皇后,协助其打压萧淑妃,使得萧淑妃逐渐失宠。随后,武媚娘开始将矛头转向王皇后。永徽五年(654年),武媚娘生下女儿,王皇后前去看望。待王皇后离开后,武媚娘竟亲手掐死女儿,并嫁祸给王皇后。李治得知女儿夭折,勃然大怒,深信是王皇后所为,从此便有了废王立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