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2/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有中产生的,而有又是从无中产生的,无是产生所有有也就是宇宙万物的终极能量。这一句关键是理解有无相生。其实,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明确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起始,有是产生万物的母体。无和有是道的一体两面,是道的基本属性。一说到道,一定是既包含无,又包含有的道,是凭着有无相生发挥自身无穷无尽功用的道。老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他认识到了道的这一根本属性,并用无和有来表述,是高度的概括,非常抽象。春秋末年没有抽象这个词,老子就用玄字来表示,认为同谓之玄,道无和有的一体两面可称为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和有相互转化,相互化生,衍生出了大化宇宙、世间万事万物,所以它是众妙之门,是产生、化生一切的总门径。或者说,人们认识并把握住了无和有是道一体两面的根本属性,就抓住了老子思想中最本质的合理内核,也就进入了认识、把握并运用道的大门。
从对这一章三句话的分析不难看出,老子其实在这里向世人公布了他经过仰观俯察、借鉴前人、潜心研究所发现的三个重要命题。我们在钦佩老子前无古人的重要发现的同时,要尊道而行,依从老子的告诫处世行事。
正因为反者道之动,我们要想趋利避害,幸福安康,就要时时刻刻警惕这一点,时时处处把握这一关键。道的这一重要命题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朝着它的反面发展变化的,都是循环往复、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而且这种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同样是盛极必衰,福祸相依。因此,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头,都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要花未全开月未圆。
正因为弱者道之用,我们要想趋吉避凶,永立不败之地,也必须准确理解道的这一重要命题与特性。道既然是通过柔弱的机制来发挥它的功效、体现美好指向,那么,具体到每个人,只有虚怀若谷、谦虚处下才能够以柔克刚,无往不胜。具体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汇聚众力,同声相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进而趋吉避凶,永葆生机与活力。
正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要想认识和把握天下大道一体两面的根本属性,进入无所不通的众妙之门,就要接受老子的点拨,深刻体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琢磨透有和无、利和用的辩证关系。要认识到宇宙万物从虚无中生出,又按特定的规律,自如地运行于虚无之中,日月星辰运行于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不相互撞在一起,这是因为虚空无限开阔,有足够的虚无空间容纳一切;日月星辰在运行之中不被焚毁,是因为虚空之中空无一物,如同真空一般,没有空气摩擦带来的热与火,所以安然运行。没有无,没有空,宇宙万物就没有自如运行的空间,就没有处于永恒运行状态的宇宙秩序。有无相生,大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小到我们穿的衣服,甚至书写用的纸张,无一不是这样。认识到这些,既可以体悟到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得入木三分,又足以使人们对无充满遐想和敬畏,感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巧妙而又无穷的造化。
总之,这一章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无相生三个重要命题,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知雄守雌、以柔克刚策略原则的洗练概括。其中强调的道化生万物、为万物之本的基本原理,既反映了老子的本体论,又凸显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在整部《道德经》中体现了重要的意义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