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连用四组排比句和两个比喻展开论述,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使人不得不信服。在结构上自然分作两层,第一层,从开篇到是谓微明;第二层,从柔弱胜刚强到结束。
先看第一层。开篇连用四组排比句,第一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歙,收敛、闭合。歙之,使动句式,使……歙。使之得以收敛、闭合。之,代词,指对方、敌手。下文张之弱之强之废之兴之取之与之句式相同。固,通姑,姑且、暂且。张,扩张、张开。意思是想要使它收敛,一定会暂且让它张开。
第二组,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弱之,使……削弱。强之,暂且使它强盛。意思是想要使其遭到削弱,就必须暂且让它强盛起来。也就是说让对手盛极而衰,走向反面,然后再加以利用和控制。
第三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废之,使其遭到废弃。兴之,使其兴盛、发展。意思是想要把对手废弃,一定会暂且使它兴盛、发展。
第四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取之,占有它、得到它。与,同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占有它,就一定会暂且给予它。是谓微明:微明,隐微而显明,引申为高明微妙的谋略。意思是这就叫作洞察幽微的谋略。
再看第二层。这一层用两个比喻,说明治国安邦需要持守柔弱,坚守大道,隐藏利器,韬光养晦。柔弱胜刚强:处于柔弱地位的一方,最终能够战胜处于刚强地位的一方。老子从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循环往复的状态出发,从盛极而衰、弱而转强的自然法则着眼,提出了重要的策略思想。
鱼不可脱于渊:渊,深渊,此处泛指水。字面意思是鱼不能离开水,其实是用这个比喻说明人们须臾不能离开道这个本原,不然就会处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