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俗话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改变别人是蠢,改变自己是神。人活着,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种自我认知自我革新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大家知道吗最早表述这些话的就是老子。读过这一章后,大家可以发现本章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句句皆是人生格言。其实在《道德经》中关于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的问题,老子谈到了很多,但是这一章老子讲得最接地气,回答了人生成长进步的五个阶梯: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和不失其所。这五个阶梯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下面我们就逐一来了解。
首先是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这句话中,知人与自知相对,自知高于知人。知是对境遇关系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这显然是智慧的表现;而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则是智慧的升华。我们每个人周围的环境都错综复杂、大不相同,这就导致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错把平台当本事就会高估了自己,错把脾气当性格又会放纵自己。把自己放得太高,往往会摔得很疼;把自己看得太重,难免又会大失所望,像成语目不见睫螳臂当车都是用来比喻无自知之明的人。有些盲区是认知局限造成的,有些盲区则是因为当事人甘愿做南郭先生。自知是成长的起点,自省的人生才有价值,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我们的禀赋是什么,我们的缺陷是什么,生命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拥有这般自知,方能在关键时刻勇于自我鞭挞、勇于自我舍弃,方能修炼自我、成就自我。所以相对于知人来说,自知更需要一种自我批判的境界,更难能可贵。
认知自我后接下来该怎么办止步不前等于故步自封,应该迈上第二个阶梯,用更高的版本要求自己,这就是老子提到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鸡蛋从外面打破靠的是力量,从内打破才是成长,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莽汉武夫,而是可以战胜自己、可以内在成长的人。打仗中取得胜利,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只能说明一个人有非凡的实力,并不能反映出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够战胜对手,关键是能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懒惰,战胜自己的傲慢,战胜自己的贪欲,战胜自己的软弱。始终保持勤奋,谦卑虚己,做到知足知止,强大内心,人生自然会行稳致远,幸福圆满。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是对身心有益的作息习惯,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有些人的成功,并不是他比别人更擅长列计划做方案,而是在于贵在自省,而后自胜,终而自律,因为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任何竞赛都是我们同自己内心的竞赛,任何战争不过是一个人的战争,而且任何登峰造极的成就,都有自律加持,都是自胜的结果。自胜实质上是一个求新的过程,不断追求自胜,就是不断追求创新,追求新的技能、新的自我、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第三个阶梯是知足。我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实际是现代版的知足者富,这句话涉及我们的幸福观。幸福取决于个人感受,并与人的德性修养、价值取向联系,而不在于外在财富的多少。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消散,必不能持久;只有心灵的淡泊宁静,物有所度、欲有所止,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适度的欲望可以让人奋进,引人向上;过度的欲望,只会滋养贪恋,让人跌入深渊。老子倡导的知足观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超脱与淡然,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孔子曾对颜回做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评价,包括后来儒家提出孔颜乐处的命题,这孔颜乐处究竟乐在何处不是乐在那个表面的穷上,居陋巷,喝凉水,盖破被,穿破衣,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孔子颜回和我们一样,不会不知道什么是舒适。孔颜之乐,是乐在对当下境遇的知足,是乐在对自我生命状态的自得,是乐在不被世俗名利所扰动、所捆绑、所羁绊的那份从容自在与精神自由,是志于道、居于德的体现。所以知足不是表面的以穷为乐,安于贫困,而是对自我生命与内心的笃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