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1/3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在这一章从整体角度谈了自己的战争观,明确反对违反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战争行为,可以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开篇至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佐,辅佐。人主,君主。兵,军事力量。老子这些话,是针对当时辅佐君主的文武大臣们说的。春秋末年,战乱兴起,各国争相招贤纳士,大批游士奔走于各国担任要职,因为无功业就难以有地位,就极力游说君主发动兼并争霸战争。针对这种现象,老子明确指出被国君委以重任就应该辅佐君主用大道治国,不能依赖扩军备战,更不能靠兵强马壮去逞强。当然,老子不是不要武力,只是想说明,武力的作用不能夸大,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真正能救国的还是尊道而行。这两句是说,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凭借武力在天下逞强。
其事好还:事,指战争杀戮。好,容易。还,报应。俗话说一报还一报,天道循环往复,一切都是有去有回的,这是道的法则,人力绝对抗拒不了。以暴力征服别人的人,迟早也会遭到暴力的反击。这句意思是说,用兵动武这种事,很快就会遭到报应。接下来的两句,就是说明遭报应情景的。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师,指军队。处,战争发生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发生的地方,满地荆棘丛生。曹操身处东汉末年的战争时期,他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与曹操同时、年龄小于曹操的蔡琰,是东汉史学家蔡邕的女儿,因为战乱,先后被董卓部将和南匈奴王抓去,后被曹操从匈奴手中赎回。她在《悲愤诗》中写道: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诗人的文字,竟至于白描与写实。而相关的统计数字,更是血腥而冰冷。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时的大规模内战,总是伴随着巨大数量的人口死亡,一般在总人口的60%以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人的感叹,不无道理。所以,老子才发出沉重的劝诫,具体表现在第二层。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必有一个灾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