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陈大明道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一直在说明和试图回答的问题。咱们已经学习分享过的第一章提出道的概念后,第四、六、十四、二十一章都是从不同角度在分析道。这一章则是《道德经》中把道说得最充分、最透彻、最全面的,既进一步说明道的本体,回答了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的问题,又分析了道的特性与功用,突出人的地位与作用,强调道是万物的法则。老子着重按照以下思路作了阐释:
先是说道实有。有物混成中的有物,就说明道是物,是一种看似无而实则有的存在。当然,这里的物,不是人们常识中的物体、事物,老子只是用物来比拟道。
接着说道混成。道是一个自足自在的混成体,这一混成体呈现出夷、希、微的性状,虽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并发挥着作用。正因为这样,道才具有寂兮寥兮寂静、虚空的特性。
宋丹丹接下来,便说道既具有自足性、唯一性,也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它不依附任何事物独立存在,并遵循规律永不停息地循环运行着,也就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同时,在老子看来,道可以为天下母,是天地间万物得以产生、发展的母体。
那么,怎么给天下母取名字呢老子给这样一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是无,又是有;既是物,又是无物;既是物质世界,又是精神世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存在取名为道,或者叫作大。虽然有些勉强,但也是能够找到的最为确切的汉字表达了。给道取了名字之后,老子便指出道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并把这种循环往复形象地概括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到了这里,老子便把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引进来了,明确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说明人是四大之一,突出人学道、悟道、体道后,在处理与天、地、道关系时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终极关怀。最后,老子得出重要结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存理念,是一种高明的生态智慧,也是道降落到人类社会层面,所体现出的人的德的基本底色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