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1/2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利用某种东西,借助它的作用和力量达到某种效果或者是目的,那利用一词从何而来读过《道德经》第十一章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常说的利用一词出自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而利和用是一种相对应的活动空间和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通过讲述器物的实体部分和虚空部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二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器物本身的作用,告诉我们一种相对论的辩证法,这也是《道德经》为何被世人称为中国哲学开山之作的缘由。在本章中,辐,是指车轮辐条。毂,指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车轮辐条的部分。当,是使用的意思。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轮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埏埴,是指和泥制作陶器的意思,揉和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凿户牖,是用木头凿制成门窗,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房子才可以用来居住。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我们的认知中,仿佛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的东西,我们才承认其存在、认为其有用,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空的东西,往往认为其不存在、没有用途,一般人只注意到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在本章中,老子不仅明确承认虚空也是一种存在,更是通过列举一个个例子来证明虚空的用处:车的作用在于行驶载运,器皿的作用在于盛放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居住,这是车辆、器皿、房屋给人的便利,所以说有之以为利。然而,如果车辆没有毂中空的地方可以转轴,就无法行驶;器皿如果没有中间空虚的地方可以容纳,就无法盛放物品;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中空的地方可以采光和出入,就无法居住。这就是中空虚空的地方所发挥的作用,所以说无之以为用。老子在这里举了车轮、器皿、屋室这三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讲空间构成和建筑美学吗老子习惯借物说理,他再次利用物体当中的实有和虚空的特性,论证有和无之间的辩证统一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事物之所以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不仅仅是靠它们实有的部分,更是凭借它们虚空的部分。所以老子在这里不仅说明有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更进一步说明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察觉。
老子的这段因空无才有用的论述,突破世俗之见,非常深刻。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个有形的世界仅仅是浩瀚宇宙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可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它;电波,看不见摸不到,可我们通信联络离不开它;我们的思想、感情、品德、理想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谁能说这些是不存在的呢它们不仅存在,更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行动。与人相处,以诚善为上,欣赏别人是气量,赞美别人是肚量,二者都需要格局,但格局在哪里格局是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每个人的言行却彰显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