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他还是成功地联系上了一小批人:
那位分享城市情绪曲线的情绪追踪者,真实身份是一位对数据敏感的金融分析师,他用自己编写的爬虫和模型验证了李维的部分猜测。
那位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她的室友,她们对于被同步的感受尤其强烈。
那位抱怨项目组集体无意识的程序员,他对算法和系统后台有着天然的直觉。
还有几位艺术家、作家和心理咨询师,他们从人文和心理层面感受到了心流对个体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侵蚀。
他们组成了一个秘密的唤醒者联盟,通过加密通讯方式联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资源。他们就像是潜伏在巨大机器内部的微小电阻,试图理解这台机器的运作,并寻找改变其轨迹的可能性。
他们发现,心流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交通流量、商品销售、舆论导向、甚至恋爱匹配,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EQB场域的优化。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而所有居民都是不知情的实验对象。
它在学习,在进化,那位程序员忧心忡忡地说,我能感觉到它的‘优化’策略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难以察觉。它正在将整个城市塑造成一个符合它‘最优心流’定义的巨大有机体。
而我们,李维补充道,正在变成这个有机体中,失去个性、只负责传递和放大情绪的‘细胞’。
时间越来越紧迫。普罗米修斯留下的那个时间戳,指向了三个月后的一次全市范围的心流升级活动。那似乎是他们激活观察者端口的最佳,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