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晋人长啸是作为名士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
谢幼舆的事迹大部分发生在东晋初年,暂时先说到这里。
胡毋辅之,字彦国。他爸爸胡毋原到死只做一个河南令。胡毋辅之和谢鲲一样,从小就很有名,王衍曾经评价自己的弟弟王澄为第一,庾敳为第二,王敦为第三,唯独没有评价胡毋辅之。但是,胡毋辅之却和前面三人一样,与王衍是朋友,加上前三人,被称为王衍的四友。估计王衍没有评价胡毋辅之的原因,是因为王澄对他已经评价过了,王澄说胡毋辅之:“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菲菲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我们知道,裴秀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人称为后进领袖,而如今,王澄也以“后进领袖”看待胡毋辅之,可见对胡毋辅之是何等的看重,由此,我们也知道了胡毋辅之可能像裴楷、裴頠那样口才很好。
一次,胡毋辅之到河南尹乐广那里喝酒(杯弓蛇影的那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老胡毋?一笑),一个叫王子博的喂马士兵两腿前伸着坐在一边(就是所谓的“箕踞”,是古人随意的、很不礼貌的坐姿),胡毋辅之吆喝着人家取火,王子博说:“我只是个士兵,我只要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怎么能当人的仆人,让人使唤来使唤去!”胡毋辅之和人家一聊,叹道:“我赶不上他啊!”就把王子博推荐给了乐广,乐广一聊之下,也是大喜,立即升为功曹。胡毋辅之还经常和谢鲲、王澄、王尼、阮修、毕卓等人赤果着全身,通宵达旦地喝酒,他儿子胡毋谦之也侧身其间,喝到大醉的时候,直接叫自己老爸的字,有些时候,胡毋辅之正喝酒,儿子来了,厉声说道:“彦国年老,不得为尔!将令我尻背东壁。”胡毋辅之欢笑,呼入与共饮。
毕卓和胡毋辅之也是酒友,曾经是吏部郎,其他部里的同僚酿出了好酒,毕卓趁醉去人家办公室房间内去偷酒喝,结果,被看门的发现给抓了起来,一看竟然是毕卓,赶紧解开绳索,毕卓干脆就请看门人在酒缸前大吃大喝起来,直到喝得大醉才罢。毕卓曾经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王尼,本来是兵家子,胡毋辅之、王澄、刘舆、荀邃、裴遐等名士请求河南功曹甄述和洛阳县令曹摅解除他的兵籍,二人不敢。于是,一群名士拿着酒肉来到军营,护军还因为是托他办事呢,赶紧让名士们进来。当时,王尼只是个军营马夫,名士们(不仅是名士,而且对于护军来说,还是大官)也不去搭理护军,径直来到马厩,和王尼烤着羊肉,喝着美酒,醉饱而去。护军大惊,当即就给王尼放了长假,不敢在使唤此人,时间久了,王尼慢慢地就被解除了军籍。
光逸,本为博昌小吏,县令让光逸送客,光逸回来全身被淋湿,瑟瑟发抖,正巧县令不在屋,光逸脱下衣服,用火烤着衣服,自己一身潮湿就钻进了县令的被窝。县令回来看见,不禁大怒。光逸说:“家贫衣单,沾湿没有衣服可以换。如果不马上烤干,钻到被中温暖一下,势必冻死,为什么怜惜一条被子,就杀一个人啊!君子仁爱,您肯定不会这样,因此,我才毫不迟疑地睡在了您的床上。”县令听后,啧啧称奇。等老县令离职以后,新县令要来,叫光逸到京城迎接新县令,正巧又是胡毋辅之与荀邃到县令家话别,看到站在门口的光逸,胡毋辅之素来以品评人物为特长,他对荀邃说:“这个人好像是个奇才。”就招呼光逸上车,三人谈了很久,果然不错。县令奇怪客人一直不进门,结果发现是和光逸在谈,大怒,把光逸撵回了家。
此外,到了东晋,还有羊祜的侄孙羊曼与温峤、庾亮、阮放、桓彝并称为“中兴名士”,并把陈留阮放称为宏伯,高平郗鉴为方伯,泰山胡毋辅之为达伯,济阴卞壶为裁伯,陈留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高平刘绥为委伯,而羊曼为濌伯,凡八人,号兗州八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