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说别的,“攻-8”系列再飞10年都没有问题。等到10年之后,“攻-11A”恐怕都几百架了。哪怕“攻-11A”只能算轻型攻击机,而且维护保养太麻烦,难以大规模装备,也还有海军的“攻-12A”可以期待。就算海军靠不住,还有按照多用途战斗机的标准研制,充当备胎的“战-11C”。
相对而言,在“轰-7”全部退役之后,战术轰炸机就已经“断代”了。
可见,真正青黄不接的其实是战术轰炸机。
可惜的是,不管空军提出了多少理由,论议两院都不肯为新式战术轰炸机拨款,认为战术轰炸机已无存在价值。
道理也很简单,重型攻击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千米,载弹量在10吨左右,并不比战术轰炸机差,而且有加油机的支持,加上精确制导弹药的普及,即便是仅有的那点差距也变得无关痛痒。
何况,还有综合性能更加突出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那么,有什么理由在战术轰炸机上浪费资源呢?
只是,帝国空军并没有就此罢休。
先不说战术轰炸机还有多少价值,只是超过1000架的编制体系,就需要用其他作战飞机来填补。
战略轰炸机肯定不合适,因为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