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攻击机同样不合适,因为作战能力依然有欠缺,保持编制规模不变就肯定会导致战斗力降低,而扩大编制规模肯定会遭到论议两院的反对。
至于多用途战斗机,那是战斗机。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打着“重型攻击机”的幌子,着手研制战术轰炸机。
为了获得拨款,肯定不能做得太露骨,毕竟论议两院的军事委员会有一些能人,更别说可以请专家当顾问。
结果就是,“战-16”其实就是“战-11”的深度改进型号。
为此,也才保留了战斗机的编号。
与后来研制的多用途型,也就是“战-11C”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设计的时候把起飞重量放宽到50吨,并且完全放弃了机动性能要求,甚至不需要拥有自卫空战能力,所有的改进都是为了增强打击能力。
所幸,最后的设计方案没有这么极端。
道理也很简单,战术轰炸机确实不适合现代化战争,稍微小一点,定位于重型攻击机之上的,或者说是增强了打击能力的重型攻击机,才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战争。
正是如此,“战-16”才成为取代“攻-8”的主力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