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平三年七月下旬,邓艽来到通山县。通山县离姑藏已不远,看来今年能回家陪妻子过年了。
来到通山县工匠坊,也就是鲁班负责搞研发的地方。邓艽的一些后世的知识,在这里由鲁班带着众学徒研究出来。
当然,这里的东西是整个邓艽势力的心脏。保密与安全是最好的,此坊就建在军营旁边,内部也有士卒精锐把守。
现在鲁班做的是打麦子、青稞的脱粒机。
邓艽来到工匠坊,邓艽记得农村里割麦子,都是用小型的农用收割机。一亩田半个小时就割完了,顺便还完成脱粒装袋,但眼下是一千八多年前的汉朝,别说收割机了,似乎后世用的那种弯月形的,密齿镰刀都还没有发明出来。
鲁班问过普通农夫:“汝等往年怎么收割小麦与脱粒的?”
农夫说:“我们就把麦穗割下来,挑回家晾晒一两天,然后用连枷或者竹竿挨着敲打几遍,再装进带眼儿的藤筐里,摇晃麦子就掉出来了。”
鲁班给邓艽讲过,邓艽听了点点头,这和后世的区别也不大,收割机脱粒之后的麦子弄回家也还得晾晒和过筛,但只割麦穗让他还是有些不能理解,于是好奇的问:“割完麦穗之后麦秆怎么办?”
“麦秆有啥用,喜欢就割一些回来晒干之后烧火做饭,剩下的等到入冬了就放火烧掉接着种麦子!”鲁班的徒弟耸耸肩。
主要还是耕种方法的问题,以前没有牛,没有犁,土地没办法深耕让土壤的营养进行轮作,只能年复一年的在上面随便挖个小坑把种子种下去,加上也无法将地里面的杂草根破坏清除,导致野草年年疯涨,这就导致了庄稼没有营养根本就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