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73年,汉,熹平二年。
正直春耕时节,积雪消融万物复苏。邓艽正在和张芝学草书,张芝(125—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也有“书圣”之称,张奂虽出身宦门,而无纨绔气,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皆严辞拒绝,故有“张有道”之称。他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边,从此,张芝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为之黑,后称张芝墨池。
现在是春耕的时间,邓艽告了半月假期。这次要办的事很多,最重要的是棉花的种植。
其实,从西汉开始农业就很发达了,在农具和农耕改进方面,这时期出现了“双牛驮犁”,用来深耕和开沟,在犁上安装了犁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了耧车,就是播种用的,到现在,有一些农村还在用。
农作物培育栽培上,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原本没有的作物和蔬菜,比如大蒜这一类的,而且在皇宫中还有专门用来培育的温室,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时候的小麦已经在北方被大面积种植,桑麻也是同样。羌族人此时,已经是半农耕半游牧,对于抗旱方面,则实行了代田法。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垄。岁代处,故曰代田。这个赵过发明了耦犁。
这是大汉的一段辉煌史,但后期,土地制度弊端也开始显现!
从汉武帝刘彻到汉宣帝刘询,重视农业,给国家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支柱,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现在邓艽唯一能改进的也只有,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双牛驮犁适用于,军屯这种大型耕种方式。普通百姓家一般是人拉,中原地区少牛,不像羌人家家有牛羊马匹。除此之外就是水利了,引黄河水灌溉,这点湟中地区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