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补药a (第11/13页)
13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年以后”,是想象。“回想起”,是回忆。这个开头,之所以经典,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四处仿用,其实,就是马尔克斯巧妙地打通了想象和回忆的时间线,让人在庞大的,难以掌控的时间漩涡中感受经典的伟大。当然,如果说起“回忆”法,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也属经典。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文段首句,作者就调动感官,通过视觉(光彩)和嗅觉(芳香),绘出藤萝色味美,特别是“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一句,打通感觉,让香气有色,有形。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忽然记起”四字引领,由现实美景转为记忆之悲。最后让记忆和现实形成比对,强化“生命不息”的主旨。这里,回忆式凑字法不仅凑足字数,让情节有张力,让内容更丰记,通时,运用插叙,让记叙方式多样化,也美化了文构、文辞和文旨。
8.运用感官凑字法。上述记忆凑字法中,我们分析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语段,已经聊到感官凑字法的范式。感官凑字法,简单来说,就是调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以及感觉)对对象进行全面而立L的刻画。鲁迅描写百草园,方法多样,但既然是景物描写,调动感官,也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语段里,有看见的“碧绿的”菜畦(视觉),有摸到的“光滑的”石井栏(触觉),有“长吟”的鸣蝉,有“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更有啪地一声从后窍喷出烟雾的斑蝥(听觉),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觉),还有“色味要比桑葚远得很”的个人感觉。调动感官,让百草园物物圆融,生机百样。如果说,调动感官能让景物立L化,能起到凑字数的作用,那么,打通感官,就能让文格高雅,文辞优美。我们还是以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为例并引出。上面所引文段中,写香气,她是这样表达的: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她打通的是嗅觉和视觉,香气有了颜色。朱自清先生也来写香气,他这样写荷花清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他打通的是嗅觉和听觉,香气有了节奏。丁立梅老师也写了香气,她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