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X小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关于汉尺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采用231厘米长的尺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仍以231厘米为小尺,施行全国。
汉承秦制,以秦时尺值为汉尺长度。但实际有些出入。以西汉而言,如:西汉木尺长23厘米,错金铁尺长232厘米,铜尺235厘米,竹尺长236厘米,又一木长232厘米。这说明西汉很多尺超过231厘米的标准数值。进入东汉,尺度又常突破231厘米的标准,而且其差距往往更略大于西汉。如:菱形纹铜尺二支分别长2329和2346厘米,鸟兽纹铜尺二支分别长2339和2363厘米,龙凤纹铜尺2372厘米,鎏金铜尺236厘米,铜尺二支237和2375厘米,残铜尺二支推算尺长2375和2408厘米,骨尺二支237和238厘米,牙尺235厘米。尚有东汉尺十四支列入图集而作为附录者,超过231厘米者有九例。最长者达2383厘米。此外还有建初六年的铜尺长235厘米,画彩牙尺长239厘米日本嘉纳氏藏。
两汉之尺传世实物大都超过231厘米的标准长度,主要的是经济上的原因。西汉时官方要征购均输帛,为弥补损耗,有意把尺子稍为加大;东汉时因铸钱渐趋恶滥,布帛有返于货币的倾向,政府的税收本用钱币者算赋口赋,也有改收布帛的事实已出现“调”这一名词,官方更有加大尺度的要求,因此与西汉比,尺子显得更长一些,致隋志有“至于后汉尺度稍长”之语。但加大幅度尚属有限,不易发觉,还可以用允许的制作误差及其他理由如以发新发现的玉律尺为造尺的根据搪塞过去。而与征税无关的天文尺,如现存的袖珍式的东汉铜圭表尺,尺长就合23厘米,并未有超长现象,与常用尺长并不一致。总之,从西汉到东汉,尺长虽略有出入,但与231厘米很接近,仍短于黍尺之长,为简单、概括起见,说两汉尺度之长为231厘米还是过得去的,否则只看到尽是纷杂的现象,就无法措其辞了。
另:从先秦起,秦尺就有大小之分,承袭秦制的汉代的尺自然也有大尺与小尺两制。汉小尺标准长度即刚才所说的231厘米,大尺一尺当小尺的一尺二寸,合277,2厘米。平时所用多为小尺。
二、关于汉亩
汉初,故秦之地以240步为一亩大亩,六国故地以100步为一亩小亩。汉武帝后期全国统一行大亩。一尺231厘米,六尺商鞅以“六尺为步”,秦在六国故地以六尺为步,汉承之为一步,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大亩,合今0692市亩,宽一步长百步为一小亩,合0288市亩。
又:汉时为与过去的每夫百亩的概念相衔接,垦田数仍然以小亩来表示。东汉时全国垦田数730万余顷,这个亩当是百步为亩的小亩。
因汉武帝时全国已统一用大亩,故本书中所言之亩均为大亩。
三、关于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