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杨振不想看见议和成功,就像沈迅所说的,真要议和了,后续世事难料。
然而在崇祯皇帝有心议和的情况下,要让议和失败,就只能将此事公之于众。
但是公之于众后,以崇祯皇帝的个性,那就必须要有人为崇祯皇帝背锅。
原时空,背锅的人正是陈新甲。
这一世,可能是因为辽东打的不错,是清虏请求议和,所以崇祯皇帝有了一定信心,扩大了知情的范围。
知情人显然比杨振所知道的原时空要多一些,其中甚至包含了内阁首辅周延儒。
所以等到最后走露风声,导致群情激奋、议和叫停的那个背锅之人,还是不是陈新甲,其实真不一定了。
也因此,杨振也不打算现在就插手这件事情,比如说建议陈新甲赶紧甩手不干。
事实上,这是崇祯皇帝的安排,也是陈新甲的分内之责,因为他是一手经办并一力促成辽东决战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