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黄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听有大量文士儒生聚集文庙,黄小刚先是一愣,对左右问道:“莫非今日是什么节气?”
左右皆是负责版印的工匠,按道理说也都是晓文识字的文化人,可却没人接茬表示今天的确是可以搞祭祀的节日,于是黄小刚就有些纳闷了,忙也丢下手中的试卷走出门来,向一旁正在支应匠人做事的皇家书局管事王迎秋问道:“本地文士可是常有祭祀文庙之事?”
王迎秋本就是高密本地人士,且是个在本地打理半辈子杂货铺的老掌柜,对地方之事倒是很熟悉,闻言便也摇头道:“我乡文教虽说兴旺,但文事并不繁多,想来今日却非祭祀吉日。”
听得王迎秋如此说道,黄小刚便也随口低声咕哝了一句道:“怪了,难到这个时代就有人开始玩哭庙了?”
黄小刚口中提到的“哭庙”,具体来说是一种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朝差不多被人玩坏的一种组织实施“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的经典由头,明朝因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渐渐成为当时的一股重要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更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
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导致黄小刚能知晓和记住“哭庙”这两个字和其中含义的总要事件,也就是清初著名的“金圣叹哭庙案”。
所谓的“金圣叹哭庙案”也即是一件发生在清朝顺治末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当时也即是顺治十六年事,苏州一代发生灾荒收成大减,本来富庶的江南水乡变成了饥民遍地的灾区。清政府本应减免粮赋,救济灾民,可是江苏巡抚朱国治和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不顾百姓的生计困难,照常催逼粮税。
且更为可恶的是,县令任维初竟监守自盗,私吞公粮,中饱私囊,数额高达三千多石,其亏空部分却要灾民悉数补偿。百姓对任维初恨之入骨,苏州本地文人倪用宾、金圣叹等诸多生员更是怒火中烧,决心把这些贪官污吏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