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黄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并且还在去年冬天就已经通过“东华书局”对外发行了一本“数学基础(童生版)”、一本“数学进阶(秀才版)”和一本“中等数学”(举人版),三本书也就简简单单把“加减乘除”(童生必考)、“代数、算法、方程式”(秀才必考)、“函数、集合、统计学”(举人必考)给安排明白了。
至于应对进士阶层的“高等数学”,由于黄小刚不掌握(这厮也就高中毕业),而黄娜虽然修了双学位,但却并非是专精这一科,什么微积分、什么线性代数、什么运筹学、群论也就不提了,还是等后人来补完好了。
下面言归正传,便也说今日黄小刚亲自现场督导的,正是即将在下月初用来进行天凤军治下首届童生试的数学试卷。
按照之前的安排,童生试的试卷也就是简单的三件套,分别是国文卷(语文)、数术卷(数学)和综合卷(思想品德),采取的是根据各方反馈之后新修订的“百分制”评分模式,也即是其中国文、数术两科的总分和综合卷的评分各为五十分,而只有三科总成绩达到并超过九十分者,才算是通过了童生试,从此获得童生资格。
既然是考童生的试卷,自然题目也非常的简单,毕竟这一科所占的总分也就二十五分,而黄娜的安排就是加减法题占十分、乘除题目占十分、小奥数题占五分。至于这份试卷的最后一道小奥数题看起来也不是很难:甲乙两根水管单独开放,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二十个时辰和十六个时辰,而丙管单独打开注满池水仅需十个时辰,若空池注水,同时打开甲乙两管注水五个时辰后,再打开丙管继续注水,请问水池注满还需要多少时间?
至于国文试卷的题目,相对来说可能要难上一点,反正黄小刚自己拿着一看就知道自己考不了几分,因为里面的内容对他而言已经不仅仅超纲那么简单了。
因为这南北朝至隋末时期,社会上的蒙学教材可是庞杂,比如说《千字文》虽然已经出现,但民间用来给幼童开门的可还不是什么这种通俗易懂的东西,什么百姓家、千家诗也没有,而多用的是什么秦朝李斯的《仓颉》、汉朝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蔡邕的《劝学》、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朱育的《幼学》、陆机的《吴章》、还有王劭《俗语难字》等等。
而且这些蒙学教材也并非是国通用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还属于奢侈品,只有高门大户还有官宦人家才有能力收集书籍,并且根据需要来用来教育下一代。
所以国文卷的度很不好把握,之前公开刊登在“东华时报”上的模拟卷可是据说把各地的大儒都做哭了,所以这次正式用来考试的题目也让黄小刚叫“东华时报”里挂名主编的几位学界大儒做了参详。
大致上,考校形式还是填空、默写、释义的方式,所抽的题目则集中在《仓颉》、《劝学》、《幼学》、《千字文》这些比较知名的蒙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