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面提过,略阳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是兵家必争呢?从地图上看,大巴山北面是汉中盆地,南面是四川盆地,汉中盆地的北面,翻过秦岭便是关中平原,三盆夹两山。蜀地的人,经过剑门关、略阳北上,翻过祁山,经过街亭再向西走,便直接面对了陈仓,来掣肘北方政权,这是当年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三次所走的路。
对于诸葛亮来说,祁山道虽然与关中平原很远,并且隔着陇山山脉,但道路平坦、利于粮草运输,不像贯通秦岭的其他几条蜀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那么险峻;并且从祁山道出兵,如果顺利,还可以隔断关中地区与河西走廊的联系,斩断曹魏的左膀右臂,进而还可以为蜀汉开疆拓土,夺取土地、人口等重要战略资源。
这是从蜀地的角度看,反之亦反,北方政权也可据略阳之险,以拒巴蜀政权的北进。
再多说一点,汉中这地方,也是南北方政权相互抑制的重要地方。在战国时期,就有人说“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对于历代有意于王霸事业的开拓者来说,如果得到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那么进可以窥伺中原、或占领荆州襄阳一带要地,退则是自守一方的王霸之地。
蜀汉这地方,可以说得蜀汉者得天下,别的不说,单汉江,就是北打南时,西面战线上一条重要的水道。
说明了下略阳的重要,再来说杨坚接到的这个消息,焜昱国在旧武兴国布下重兵,这也倒可以理解了,焜昱国虽然没有占据汉中和巴蜀,但却占着略阳,当年诸葛亮北伐时的路,差不多一半都在焜昱国领内,如此重要的地方,设下重兵也不足为奇。
从隋国角度来说,隋国占有巴蜀两地,可偏偏重要的略阳在焜昱国手里,如鲠在喉啊,吐,吐不出来,咽,咽不下去的。虽然这么多年焜昱国没有什么行动,可就这么摆在那里膈应着也很难受。
杨坚本打算灭了陈国后,经荆楚、巴蜀去夺取略阳,但,焜昱国在略阳布了重兵,就不能拿自己的疲惫之师去攻打,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班师回朝先。
但,既然是专门让凤莲、芙蕖抄的,这份情报肯定就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