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齐国有两个勇士,一住城东,一住城西。一天,两人相遇了,于是便坐在一起喝酒。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人要去买肉下酒。另一个人,你我身上都是肉,还买什么肉于是二人便抽出刀来在自己的身上割下肉来下酒,至死而止。
书中这两人是勇士,但我认为作这种无谓牺牲的人不过是粗鲁莽撞的凡夫而已。真正的勇士,即便是闪电劈到了他身边的树木也不会吃惊;即使是海啸涌向自己也不会害怕,敢于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当祖国危难、民族将亡时敢于挺身而出,横刀立马,关键时不惜一死。这种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人才叫勇。如果不怕死就叫勇,那么自杀者是不是都可称之为“勇士”呢
“武侠”一词,虽然“武”字在前,但重要的是“侠”字。光会武不行侠,纯属武夫;光有侠不会武,做不了大事。侠义精神是世间最可贵的精神之一。有人侠义精神最早出在春秋时期。我认为这种法完全不正确。在我看来,自有人类文明的那天起,侠义精神便存在了。侠义精神一直在伴随着人类,直到现在。之所以侠义精神出在春秋时期,可能是因为春秋时期的侠客比较多吧这是多么可笑的观点不是因为有了侠客才有了侠义精神,而是先有侠义精神然后才出的侠客。侠义精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有的人发挥得多,有的人发挥得少。如果一个人能将侠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他一定是一位伟人如果你常常助人为乐,如果你常常不计个人得失地帮助别人,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一位侠客了。
史记游侠列传中侠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句话把侠客概括得相当准确。总体分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讲信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二是重义气,为人所托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也是儒家精神内容之一。记得在中学时学过一篇古文,名叫唐雎不辱使命,文中秦国灭了韩、魏后,又要吞并的安陵,诡称要以五百里之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当然不会同意,于是便派唐雎去见秦王。秦王自然不把唐雎放在眼里,骄横地威吓,先生知道天子发怒吗一旦天子发怒,就会有百万尸体横陈,流血千里。唐雎十分沉静地答道,大王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秦王轻蔑地答,不过是扔了帽子光着脚,呼天抢地而已。唐雎,你的那是懦夫发怒,真正的布衣之士一旦动怒,横尸不过两具,流血不过五步,但天下人将裹素致哀,就像今天这样着便挺剑而起。秦王顿时变色,向唐雎陪罪。从而放弃吞并安陵。
学这篇课文的当时,并未感觉到什么,过后我才猛省其实唐雎就可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侠客呀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有勇,以一人之力救了整个安陵,这是多么可贵的侠义精神啊
古代侠士,多为善武、重义,可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多是混迹于世的无名民。像战国时的朱亥就是“市井鼓刀屠者”,聂政以屠狗为生,荆轲更是一介游民。在未作出惊世之举前,没人会注意到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却自尊自强,不为权贵所屈,卓然傲立。
由于武侠可以承担重大使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养士之风。如春秋时期的吴公子光,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是养士名流。为了侠士,他们不惜屈尊折节,为了侠士,他们不惜珍宝美女。可见一个侠士该有多么的难得。
综上所述,与其侠士难得,倒不如侠义精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