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男子立马恢复了符合他职业的神采,滔滔不绝,背书般流利,将这五行观来历抛了出来。
话说东汉年间有张道陵者,乃西汉留侯张良之九世孙。汉光武年间生于丰县阿房村,乃其母梦魁星而降。自幼聪慧过人,七岁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后来叹无书有法可解决生死问题,遂弃儒改学长生之道。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初年,也就是公元89年,辞汉和帝太傅、冀县侯之赐,而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历淮河、桐柏太平山、贵溪云锦山、四川鹤鸣山诸地。汉顺帝汉安元年,即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道陵《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民众无不感动,皆愿听受天师教化。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于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于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真传者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王长长期跟随师傅,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术,深得张道陵赏识。而赵升能得师傅道法,却有一段来历:张天师在鹤鸣山炼丹己成,并服了半剂丹药,成为“地仙”之后,他看到身边弟子,多为俗态未除,不足以附托宣教任务,将九鼎大要,留得奇人。后来,有一年上令之日,从东方来了一位冰胎玉质、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赵升,天师一眼看出定是奇人,欲收为弟子。为了考查赵升的道心程度,张道陵曾七度验试,结果,发现他拒绝财色,忍辱负重,怜悯天下穷人,恪守正一道规,称得上满意。遂收为弟子,传其要术。后赵升与张祖、王长同飞升证仙。
赵升有传弟子五人,因张祖有法旨,后世真经只传其张氏嫡系子孙,赵升只传五人道家经书、武功心法,对于长生之法因尊师嘱,不曾相授。赵升有徒五人华钧、刘真、王冰、张历、杨博,自幼跟随,因感五人孝悌,飞升之前,根据五人各属金木水火土属性,据张道陵所传《黄帝九鼎之丹书》、《太玄经》自创五行诀分授五人,五弟子得吐纳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脏,外集外神,灵气日盛。赵升嘱到,他日若有人灵气由黄、蓝、青入紫后,五人同布五行阵法,由紫色灵气者承受天雷渡劫,有望进阶深紫得道,得道之人日后可为其他师兄弟渡劫护法,遂可同升深紫,可得长生。五人在赵升飞升后便在鹤鸣山筑起此五行观日夜修行。
刘通至今能想起戴墨镜的算命先生的这段话,应该是从哪本书上背诵下来的吧,这么拗口!就不能自己组织一下,说的简洁易懂些吗。
别的不说,说自己父子短命,有血光之灾倒也蛮准的!
不过,哪里不对,刘通自从发现自己身负神通后,也感觉自己很敏感了,这五行观,这些人,我想到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异样的感觉?跟我有关吗?是第六感,还是微电反应?
刘通脑海里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或者说是一闪念,又仿佛回到当时。
“老爸,你是二师兄哎!”刘通听得入神,听到男子谈到赵升五弟子后,不免兴奋地插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