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统徙戎论指出:“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可知胡人久受汉人压逼,积怨甚深。有些胡族更“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向中央提供力役及赋税;有的被贩卖为佃客或奴隶,如山西太原,“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甚至到处贩卖,以充军资。
  如石勒少年时,即曾被贩卖至山东。故胡人“与关中之人,尸皆为雠”。
  永嘉之乱的爆发,可说是胡人反抗的高峰。
  魏晋政治黑暗,士大夫虽身系国家要职,为求明哲保身,崇尚清谈,相率鄙弃政事俗务,以此为清高,如王戎、王衍、乐广等,位居三公,平日不论世事,晋书王衍传谓:“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以戮力匡天下,犹不至今日。”
  一切政务尽交幕僚处理,形成胥吏政治,政局一片暮气。
  士人缺乏气节亦是败亡关键,此与清谈强调出世有关,故当外族入侵,“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取者。”
  世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河内山涛等,皆无报国之心。
  钱穆国史大纲谓西晋由君主至世族皆无气节,如匈奴刘聪问晋怀帝为何有骨肉相残之事,怀帝说:“故为陛下自相驱除,此殆天意。”
  怀、愍二帝被俘,为偷生而愿为刘聪仆人。贵为三公的王衍,竟劝石勒称帝。
  故钱穆评谓:“君臣男女,无廉耻节,犹不如胡人略涉汉学,粗识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