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行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眼瞅着人都快比破屋门口的枯树还瘦,客源都快比枯树上挂着的残叶还少,张弘志无奈跟着当地药农上山采药,手熟路通后,也能自己背着药篓药锄入山。
张弘志本就无赖,全然不在乎“一人不入山”、“春草不可摘”之类的药农规矩。唯独有=带他入山的药农讲过的一事一地,他牢记在心,万万不敢触犯。
药农姓马,祖辈传的采药手艺。至他曾爷爷那辈,一次入山采药,回来就定了“马家再不许采药”的家训。若不是马药农生性执拗,不听家训,又眼毒手狠,隔着几百米都能发现峭壁生长的好药,剜药时连根带土不留些许根须,这门儿手艺可能早就失传。
至于马大爷为什么定这个规矩?说起来倒是件百年前的诡异往事。
凡是入山采药,均一师一徒。师徒二人观察悬崖有无药材,崖底有无逃生线路。要是找不到,崖上的药材再多、再珍贵也只能放弃。
准备就绪,确定此药能采,需一人腰系绳子下崖,一人在山上放绳。有些药材如石耳,往往长在崖壁的凹处。
此时采药人身体是悬空的,药铲铲不到,只能像荡秋千似的把身子荡到凹处铲下药,有时要荡多次才能完成。
马家历代采药手段高超,通常都是单独入山。马大爷赶在年根时分,入山采“压岁药”,相传除夕前半个月采的药,经一年日月风雨,药性最佳。此药采了并非外卖,而是赠予家族孩童,由父母妥善保管。若孩童突发天花、肺痨、癫疯等急症,寻对症草药服下,三天痊愈。故称为“压岁药”。
马大爷早在开春,就寻摸好了一处十多株各类好药的悬崖。入山第三天,他赶至悬崖,围着松树系好绳子放下,边采药边向下滑。
那天上好药材很多,马大爷采着采着,竟忘记了山上采药有条不成文的禁忌,“珍时贪辰,朝生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