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思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枫喃喃接过话头,“也许这就是宿命吧!是你的,始终还是会给你。”
“不错,万历二十年(1592)爆发的壬辰倭乱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丰臣秀吉的军队势如破竹,直逼王京。整个朝野哗然,众臣强烈要求宣祖选定接班人以备不测,懿仁王后也劝宣祖早日立我为储君,宣祖此时无暇多顾,于四月二十八日宣布立我李珲为王世子,第二日便匆忙举行百官朝贺仪式,第三日凌晨便与我及百官一起北逃。宣祖一行人在逃难途中撰写了立储教书,直到五月初八逃到平壤,宣祖才正式公布了这一教书。”
“虽然是临危受命,光海君还是可以一展抱负。”青枫点了点头,从老人的侧脸上,他看出了坚毅和骄傲。
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军兵败如山倒,眼看朝鲜八道全部沦陷在即,宣祖决定将朝廷一分为二(分朝),一部分人随宣祖渡江,其他人则在光海君的带领下奉宗庙社稷的神主驻守朝鲜。
十八岁的光海君李珲受命“权摄国事”,设立分备边司,赴前线平安道、咸镜道、江原道等地抚军,一路风餐露宿,备尝艰苦。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随着明朝大军的介入,战局大为改观,终于驱逐所有日军,光复朝鲜全境。
说到这段往事,他苍老的身躯突然恢复了生机,两眼也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大概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往事。
然而,分朝直接侵害了宣祖的王权,对权力非常敏感的宣祖自然将光海君视为潜在威胁,在壬辰倭乱期间,他十八次提及禅让王位或让光海君摄政,其目的不过是在敲打光海君和群臣,考验对自己的忠心。在这种情况下,光海君在战后的日子注定是难熬的。
壬辰倭乱后,光海君与宣祖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到了连光海君问安都被拒之门外的地步。懿仁王后朴氏去世,宣祖在两年后就迎娶礼曹佐郎金悌男之女仁穆王后金氏,并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生下嫡子李(即永昌大君)。
光海君失去靠山后又增添新的威胁,世子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朝廷内也围绕更换世子的问题掀起议论。其中阻挠光海君的人主要属于小北派,以领议政柳永庆为首,故又称柳党;而支持光海君最力的则是大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