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儿GA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我父亲兄弟六个,他是老大也是第一个上大学并留在大学教书的。父母工作忙,我就成了第一代留守儿童,也因此父母与我没有感情。我在爷爷家时,其它五个叔叔无论教学还是上学都还未成家。加上爷奶他们只有儿子,全家人就很宠我这个女娃,对我的教育也比农村同龄孩抓得早和严格,五岁就上学了。
我两岁那年寒假这是爷爷说的,父亲给爷爷家带回来一台大收音机,成了全村独一份。爷爷家满门书生,都关心国家大事,这台收音机就在早中晚吃饭时准时播报。这时候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都端着个碗或蹲或坐,专注的边听边吃饭,他们从来不交流。有时候左邻右舍的叔叔和哥哥们端着高高的一碗饭,再拿着一个黑窝头也来听国家大事。的我也很喜欢听,也和大人们一样有模有样的听着。就这样,听广播的这个习惯至今都保持着。不过,现在是听电视。
有收音机的第二年,我已经上了村子里的育红班,是班上年龄最的,再加上家里有很多连环画人书,我就自己翻看,有时候叔叔们也给我讲。因此,年龄比伙伴们两三岁,功课也能跟得上。
村子里的育红班,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记得一个教室里两个年级背对着坐,一群孩子从家里搬个矮凳,爬在用土坯和泥垒的长条桌子上,听另一个生产队我叫富娃叔的老师在墙上写字上课,更多的时候是背打油诗和数数。我们没有课本,学习任务是离开育红班去上学时会数到100,会个位数的加减。
为了会数数,每一个人书包里都有用高粱杆穿成一串的杆杆,是从10个一串,到最后大都是0个一串。我们的书包也总是鼓着,里面永远是这个串串和铅笔,还有一个作业本,本子大都是用牛皮纸缝的。我的是用叔叔们用过的作业本背面。
后来听说,我们高庄村在当时是全公社唯一一直有育红班的。也因为此,我富娃叔后来转正成了公办教师。那一年,他已经教了近二十年的育红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全村都姓高的原因。全村人崇尚文化,抱成团,齐心办学,在村子中间的沙岗上盖了三间瓦房大教室。选址沙岗上,就是因为教室下面有很大的天然沙场,课间可以玩耍。虽然大多伙伴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但是教室里总会有二十来个孩子。
富娃叔教学很认真,教大班时班写字,还要不时的停下讲课,过来管不好好写字疯着玩的,班上永远是乱哄哄的热闹,也永远是快乐的乐园。
我在育红班里渡过了两年快乐时光,很留恋那间教室。这些年,凡回故乡,一定会到沙岗上看看,重温儿时美妙时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