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6/19页)
用户1060185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十年光阴,足以让沧海变成闹市,让血泪凝成书页。台北的初秋,天空是一种洗练过的湛蓝,阳光透过高大的樟树叶子,在地面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空气中浮动着桂花甜腻的香气,混合着柏油路被阳光炙烤后的微焦气息。车流在仁爱路的林荫道上穿梭,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嗡鸣。城市是崭新的,带着战后重建的蓬勃与一种刻意营造的、悬浮于历史之上的安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白色建筑群,在绿树掩映下显得肃穆而安静。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油墨和樟脑丸混合的独特气味。一间宽敞明亮的特藏阅览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滑的长条桌面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恒温恒湿,只有翻阅纸张的细微沙沙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电梯运行声。
沈白薇——当年百乐门的白蝶——端坐在长桌一端。岁月早已洗尽了歌台舞榭的铅华,在她脸上刻下深刻的纹路,银白的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她穿着一件剪裁合体的藏青色旗袍,外罩米白色开司米开衫,姿态沉静,目光专注地落在面前摊开的一本厚重的档案汇编上——《军统局抗战时期沪上潜伏人员名录(部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粗糙的边缘,动作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她已在此查阅了整整三天。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试图打捞起那个早已沉入历史深渊的名字。阿哲。一个只有代号、没有姓名,如同影子般存在过的男人。军统档案的严谨与刻意模糊交织在一起,如同迷宫。她找到了无数个化名,无数个代号,孤雁、磐石、寒星……每一个冰冷代号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湮灭的故事。她一行行仔细辨认那些褪色的油印字迹,目光在每一个可能的化名、每一次行动记录、每一个牺牲地点上反复逡巡。每一次无果的翻页,都像在心上轻轻划开一道微小的口子,积攒着细密的失望。
沈教授,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小林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放下一杯热气袅袅的清茶,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恭敬,纪念馆那边刚送过来一批新解密的捐赠品目录和部分影印件,说是从一位前军统高层后人处得来的,可能有您需要的线索。他递上一个浅灰色的硬纸文件夹。
沈白薇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平静。她接过文件夹,微微颔首:谢谢。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沙哑,却依旧清晰。
她放下手中的汇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几页打印的捐赠物品清单,附带着一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影印件。大多是些寻常的旧物:磨损的派克钢笔、老式怀表、几本皮面笔记本、泛黄的委任状……她的目光快速扫过,心绪如同古井,不起波澜。
直到翻到最后一页。
一张单独放置的、约莫四寸大小的黑白照片影印件,夹在透明的塑料保护袋里。
照片有些泛黄,边角磨损,带着浓重的岁月痕迹。拍摄地点像是一个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的门口。照片正中,并肩站着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