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飘散天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二十九年,冬。第一次在戏园见到芸香,她正在后台练嗓子,唱的是《牡丹亭》里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声音清亮得像山涧的泉水。我站在帘外,看她对着镜子描眉,眉黛轻扫,眼波流转,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她的声音和我的心跳。她穿一身水绿色的戏服,衣角绣着细碎的兰花,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像极了池塘里绽放的睡莲。
沈砚秋逐字逐句地读着,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那位青年见到芸香时的心动。花名册上,芸香的名字旁标注着她的籍贯是江南苏州,入班时间是民国二十八年秋,还有一行小字:天赋异禀,却性情倔强,不喜按常理出牌,常与班主因戏文细节争执。
苏晚凑过来看,轻声说道:看来顾老先生和芸香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曲折。这花名册上的信息,倒是让芸香的形象更鲜活了。
沈砚秋将信纸放回匣子里,小心地收好。她觉得这些线索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正等着被串成完整的项链,拼凑出那个没写完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秋和苏晚一起,根据找到的线索继续探寻。她们去了当年顾老先生提到的戏园旧址,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纪念馆。纪念馆的门口挂着一块古朴的木牌,上面刻着
鸣春园
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透着岁月的沧桑。
走进纪念馆,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许多当年戏班演出的海报,海报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繁华。在纪念馆的资料室里,她们找到了更多关于芸香的记载。
资料里说,芸香在戏班时,常常对传统戏目的结局提出质疑,还尝试着自己修改剧本。有一次,她在演出《西厢记》时,擅自改了结局,让崔莺莺和张生经历更多波折后才得以相守。她增加了张生进京赶考途中遇到劫匪,崔莺莺变卖首饰凑钱救夫的情节,虽然引起了一些老戏迷的不满,认为偏离了原著的韵味,但也收获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他们觉得这样的结局更真实,更能体现爱情的珍贵。
这倒符合她总说戏文结局太潦草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