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d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看了三遍。”
我愣住了。原来那个被我仰望了二十多年的“标杆”,也在偷偷羡慕我脚下的路。
想起刚工作时,我在编辑部让助理,每天给资深编辑们整理稿件、校对错别字。通期进公司的实习生里,有个女孩名校毕业,一来就独立负责专栏,稿子常被主任表扬。我拿着自已写的随笔给主任看,他皱着眉说:“文笔太散,没什么亮点。”
那段时间,我总在加班时偷偷看那个女孩的工位——她的桌上摆着精致的台历,标注着每个截稿日,电脑屏幕上永远是条理清晰的大纲。而我的桌角,堆着一堆被退回的草稿,上面画记了修改符号。
有天晚上,我改到凌晨,趴在桌上打瞌睡,被她轻轻拍醒。“我看了你写的稿,”她递给我一杯热咖啡,“其实你的细节写得特别好,比如那个老奶奶给孙子织毛衣时,针脚歪歪扭扭的样子,我奶奶也这样。”她顿了顿,说:“我从小就被要求‘必须优秀’,其实挺累的。你比我自由,敢写自已真正想写的东西。”
后来,那个女孩跳槽去了更大的平台,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编辑。而我,还在慢慢写着那些“没什么亮点”的随笔,却意外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你写的菜市场,让我想起了我家楼下的摊位”“你笔下的雨天,和我小时侯外婆家的雨天一模一样”。
原来,“优秀”从来不是单行道。她在快车道上疾驰,我在慢车道上看风景,谁也不必羡慕谁,谁也不必追赶谁。
第三节、《那些“慢半拍”的人生》
我认识一位插画师,叫阿园。她三十岁才开始学画画,在此之前,她是超市的收银员。
“我总觉得自已太笨了,”她第一次跟我聊天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别人学三个月就能画商业插画,我连透视都搞不懂,画个人像,手脚总像长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