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喜峰口,残阳如血。
大顺降将、如今的大明喜峰口参将蔺养成,身披残破的明军号坎,手持一柄早已卷刃的钢刀,默然伫立在关隘的最高处。他身后,是数百名同样形容枯槁、却眼神坚毅的士卒——他们大多是跟随他从太原一同归降的老弟兄。
自打奉了崇祯皇帝那道既出人意料、又带着几分“恩威并施”意味的圣旨,来到这喜峰口之后,蔺养成便将这里当作了自己和麾下弟兄们最后的归宿。他知道,自己出身“革左五营”的流寇,又曾是李自成麾下大将,即便侥幸归降,在那些自诩“清流”的朝中官员眼中,依旧是“贼性难改”、“非我族类”。他数次向蓟镇总兵黄得功、乃至兵部上疏,请求增派兵员、补充粮饷军械,结果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他在这喜峰口,几乎成了一支被朝廷遗忘的孤军。
然而,即便如此,当他看到关外那黑压压一片、旌旗招展、杀气腾腾的大清八旗兵马时,他心中却没有半分投降的念头!
“他娘的!”
蔺养成对着身边的心腹低声骂道,“老子当年跟着闯王反他朱家皇帝,那是汉人打汉人,是咱们自家兄弟关起门来闹家务!如今这些关外的建奴鞑子,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觊觎我中华神器?!我蔺养成便是战死在这喜峰口,也绝不向这些异族蛮夷低头!”
他深知,自己此番为大明朝廷作战,或许在那些官老爷眼中不值一提,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是在为整个汉家民族的存亡而战!为这“民族大义”而战!他早已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所幸的是,关外那些建奴骑兵,虽然已兵临城下数日,却并未立刻发动强攻。据探马回报,似乎是那领军的建奴摄政王多尔公里尔衮,生性多疑,又自知大清国底子尚薄,不容有失,故而主张先探清关内虚实,再做定夺,并未贸然进军。这倒也给了蔺养成和喜峰口守军,一丝喘息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