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话辽宁阜新遇见百灵鸟 (第2/3页)
童小话o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奶奶好~”童小话跑过去,看见木臼旁边的陶罐里装着白色的液体,像刚下的雪水:“这是什么呀?”老奶奶笑着舀了一勺递给她:“这是咱们阜新的‘马奶酒’呀,淡淡的奶香,小朋友可以尝一点点~”童小话抿了抿嘴唇,甜甜的、凉凉的,还有一丝炒米的脆香,比沙果更清爽。
佳佳蹲在老奶奶旁边,看她把炒米、奶豆腐、牛肉干拌在一起,做成了一碗香喷喷的“手抓肉饭”。牛肉干撕成细细的条,放进嘴里越嚼越香,奶豆腐软软的,带着发酵的酸甜味,和炒米的脆感混在一起,好吃得眼睛都要眯起来。百灵鸟也啄了几颗炒米,忽然跳到敖包的哈达上,展开翅膀唱了一段歌——这次的歌声里,好像有炒米落地的“沙沙”声,还有马奶酒陶罐碰撞的“叮叮”声,就像把草原的味道都唱进了歌里。
老奶奶坐在敖包旁,用粗糙的手摸着百灵鸟的羽毛,讲起了阜新的故事:“以前啊,草原上有个小牧童,每天带着羊群在葛根塔喇吃草,他有一只好朋友百灵鸟,总是帮他找最嫩的草甸子。有一次突来的暴风雨把羊群吹散了,百灵鸟就飞到天上唱歌,用歌声给牧童指引方向,最后大家都平安回家啦。后来呀,牧民们都说百灵鸟是草原的‘小信使’,歌声里藏着风的消息、草的味道,还有好朋友的心意呢。”
童小话抬头看着敖包上飘动的哈达,忽然发现哈达边缘绣着小小的百灵鸟图案,和肩膀上的小家伙一模一样。百灵鸟“啾啾”叫着,用翅膀指了指敖包后面的石崖——那里刻着许多古老的岩画,有的画着骑马的人,有的画着唱歌的鸟,还有一幅画着小女孩和男孩牵着百灵鸟,在草原上跑,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吗?
瑞应寺里的“钟声小夜曲”
午后的阳光渐渐温柔,百灵鸟拍着翅膀飞向草原深处,童小话和佳佳跟着它跑过一片开满金莲花的草甸,远远看见一座红墙灰瓦的寺庙——屋顶的铜铃在风里“叮当”响,门前的石碑上刻着“瑞应寺”三个字,这是阜新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听说钟声能传得很远很远。
“喵~钟声里有奶香呢!”叮当猫踮着脚扒着寺门,门缝里飘出淡淡的酥油香。推开门,院子里的老松树下,一位喇嘛爷爷正在用铜壶倒酥油茶。棕色的茶汤里飘着奶皮,爷爷递给他们每人一个小瓷碗:“尝尝吧,这是用草原的牛奶和砖茶煮的,喝了身子暖暖的~”
佳佳捧着碗吹了吹,轻轻喝了一口——咸咸的、香香的,茶汤滑进喉咙,带着松针的清香。童小话把碗凑近百灵鸟,小家伙用尖尖的嘴巴蘸了蘸,忽然“啾哩啾哩”唱了起来,这次的歌声里多了铜铃的“叮当”声和松叶的“沙沙”声,就像给酥油茶配了一首小夜曲。
喇嘛爷爷带着他们参观瑞应寺,走到大殿前的转经筒旁,童小话看见转经筒上刻着彩色的花纹,还有小小的百灵鸟图案。爷爷说:“以前寺里有位小喇嘛,特别喜欢听百灵鸟唱歌,他每天做完功课,就坐在松树下和鸟儿聊天,后来他把百灵鸟的歌声记在心里,连转经筒的声音都带着歌的节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