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因为如此,春秋战场各国的方阵主要以战车为核心列阵或变阵。
在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此国所拥有的战车数量。所以也就有了千乘之国的说法,即一个诸侯国如果拥有超过千乘的战车,那基本上可以笑傲江湖了。
如晋国、楚国等大国,在春秋后期,便是拥有了数千辆战车的军事超级大国。
千乘战车,每乘战车标准配备三名重装甲士,其中一人负责驾车,为车御;一人负责远距离攻击,为车左;一人负责近距离格杀护卫,为车右。
能够成为战车上的重装甲士,往往是身份和地位比较高的,有的甚至是大夫级别人物。
如果是国君的战车,一般国君为车左,车御和车右都是大夫级别的猛人担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战场上拿出一千乘战车与敌作战,只派出三千重装甲士及一千辆战车即可。
一辆标准配备的战车,一开始往往还有72名徒兵,即一千乘战车的兵力,基本可以确定为七万余人。
但随着后来有参战资格的人口增加,这个标准是在变化的。如楚国,由于可征之兵较多,其兵力便达到了百人配备一乘战车。
相比徒兵,战车上的重装甲兵由于其身份地位的不同,所以具有当然的骄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