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1/15页)
我家有个大美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子也只是听闻,未曾亲见。周杰龙见火候已到,立刻抛出一个折中的、对匠人极具诱惑力的提议,陈伯您是行家,何不亲自试试取些废料,少量尝试一番左右不过是些废铜烂铅,成了,是意外之喜,不成,也损失不了什么。万一…真能打出几件更耐用些的镰刀、锄头,解了府里农具匮乏的燃眉之急,岂不是大功一件他特意强调了大功一件,眼神意有所指地看向王府中心方向。
陈伯心动了!是啊!废料而已!试试又何妨成了,他陈老头说不定能在管事面前露脸;不成,谁又会去追究一个傻少爷的胡言乱语和老工匠的异想天开他挣扎了片刻,眼中那点匠人的探究欲和对功劳的渴望终于压倒了固有的成见。他一拍大腿,猛地站起身:成!就听少爷的!老朽这就去弄个小坩埚试试!不过少爷,丑话说前头,要是搞砸了,您可得…
自然由我一力承担。周杰龙立刻接口,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担当。他需要的,就是陈伯动手实践这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周杰龙成了库房小院的常客。他不再需要小翠引路,常常独自一人过来。陈伯起初还当他是一时兴起,但很快发现这位杰少爷完全不同了。他不再沉默发呆,而是对冶炼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惊人的专注力。他不懂具体操作,却能问出极其刁钻、直指核心的问题:坩埚的预热温度木炭燃烧的火焰颜色与温度的关系不同比例的铜锡铅熔液在坩埚中的状态他甚至还提出一个让陈伯瞠目结舌的建议:陈伯,浇铸前,能否将泥范预先烘烤得更热些或者…试试在泥范内壁涂一层极细的炭灰也许能减少气泡,让铸件更致密——这想法源于现代铸造工艺中涂料和预热的概念!
陈伯看周杰龙的眼神彻底变了。从最初的轻慢、怀疑,到后来的惊讶、困惑,再到现在,混杂着一种面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个少爷,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古怪了,偏偏又似乎…隐隐有些道理尤其是在他尝试了几次比例,加入微量铅后(他严格听从了周杰龙微量的提醒),铸出的几件小镰刀胚子,韧性似乎真的比纯青铜的强上那么一丝!虽然变化细微,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来说,这点差异如同黑夜中的萤火,清晰可辨!
试验在秘密而狂热地进行着。周杰龙不仅关注青铜配比,还提出了另一个想法:农具的形制。他捡起地上一个笨重的、需要双手全力才能刨地的耒耜头(一种原始的翻土工具),用手指在泥地上画出一个更流线型、带有一定弧度的三角形轮廓。陈伯,您看,若将这刃口做成这样的弧度,入土角度是不是更省力翻起的土块也更容易散开他结合着考古复原图和力学原理,尽量用陈伯能理解的语言解释。
陈伯蹲在地上,眯着眼看着那泥地上的图样,又看看手中笨重的耒耜头,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比划着。省力…土块散开…他猛地一拍额头,眼中爆发出精光:妙啊!少爷!您这脑子…真是神了!老朽打了一辈子农具,怎么就没想到让这刃口‘弯’一点呢!他兴奋得像个孩子,立刻找来工具和木料,开始笨拙地尝试制作新形状的泥范。
消息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虽小,却终究扩散开来。首先是库房附近劳作的几个老农,他们惊讶地发现陈老头最近像着了魔,整天守着个小炉子敲敲打打,打出来的东西样子怪怪的。有人好奇,陈伯便神秘兮兮地拿出一把新铸的、带着微量铅青铜的镰刀胚子,让一个老农用他带来的旧镰刀对砍一下试试。
铛!一声脆响。老农那把用了多年、保养得不错的旧镰刀,刃口赫然崩开一个米粒大的缺口!而陈伯那把新镰刀胚子,只在刃口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嘶!围观的几个老农倒吸一口凉气,眼睛都直了!农具的耐用性,直接关乎他们的劳作效率和口粮!这新镰刀,硬得邪乎!虽然样子还粗糙,但这材质,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