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裘家在田集村是富户,裘氏肚子里满是学问,只是脾气耿直得很,村人都送他外号“犟死牛”。他曾经在户牖邑给人当过账房先生,却因与主人合不来被解雇。后来经田泰说和,在县衙干上了杂役。可他平时喜欢头往后仰着,仰得比惠系还厉害,惠系看他不顺眼,连这杂役的公职也把他给解雇了。一直没能居官为宦、混出个模样来的裘氏,经曹醛一番动员,便回村当了曹商、田需和庄周三个孩子的师父。
田泰家房子多,在南屋放上两条几案,简单布置一番,就成了孩子们的学堂。
在春秋战国之前,读书识字那只是贵族家的特权。据考证,西周时期的公学已经有了小学和大学的区别。国办小学的入学标准,完全由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小学的课程主要涵盖了德、行、艺、仪等几个方面,入学年限一般为7年。而大学的入学条件比小学要严苛得多,只有达官贵人家和少数符合入学资格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国学深造。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华夏大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者。像孔子、墨子等人,为了生计,也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纷纷开办私学收徒。他们收徒不问出身贵贱,有教无类。这样一来,平民学生也有了进入私塾学习的机会。那时,八岁入学是常见年龄,十岁上学的孩子也不少。
这一天,田需和曹商都满八岁啦,庄周才六岁多一点。三个小家伙排着队,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南屋。一进屋,他们先在孔老夫子的牌位前,恭恭敬敬地磕个头。接着,又在裘先生跟前,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这就算正式入学啦!
庄周一迈进学堂,心里全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你瞧他那一双眼睛,又亮又有神,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好奇地四处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神秘的地方。
裘老师四十来岁,高高瘦瘦的,正坐在前排的几案那里。几案上摆满了竹简,还有珍贵的绢书。庄周他仨,坐在师父对面的几案旁。
裘先生看着这三个孩子,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亲切地问道:“你们几个说说,为啥要读书呀?”
田需性子急,一下子就抢着回答:“读书当官,娶个漂亮媳妇!”说完,小脸儿红扑扑的,带着一丝腼腆,可又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