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4/42页)
猛炫饭的瘦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先从那些堆放在最外层、相对容易辨认的木箱和卷轴入手。按照我与刘太监的约定,我主要挑选那些与偏僻宫苑、年代久远的修造相关的卷宗。每打开一箱,尘埃便扑面而来,纸张泛黄脆弱,散发着浓郁的岁月气息。
我将那些卷宗小心翼翼地取出,先用软布拂去积尘,然后对照其上残存的标签或墨迹,初步判断其内容和年代。对于那些标签缺失或字迹模糊的,我便只能凭借经验,从纸张的质地、墨色、装订方式等方面进行推断。
我的编目索引法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我将每一份卷宗都赋予一个临时的编号,然后在随身带来的空白册页上,按照殿宇名称、大致年代、主要内容(如土木、彩绘、渠水等)、卷宗形式(图纸、奏报、账目等)以及存放位置,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
起初,进展缓慢。许多卷宗内容庞杂,或是记录含糊,要从中剥离出有效信息,颇费心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旧档的脉络渐渐清晰,整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小凳子在一旁看着我将那一堆堆杂乱无章的故纸,变得条理分明,眼中也从最初的茫然,渐渐变成了钦佩。
偶尔,我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记载。比如某位先帝为博美人一笑,曾下旨在某个废弃的角楼秘密栽种了数百株异域奇花;又比如某处宫墙的修补记录中,夹杂着工匠们抱怨伙食太差的打油诗。这些宫闱深处的细枝末节,虽与我的主要目的无关,却也让我对这座冰冷的皇城,多了几分人情味的认知。
三日后,刘太监借着送茶水的名义,踱了进来。他一眼便看到原本堆积如山的那个角落,如今已然清爽了不少。数十个木箱被重新码放整齐,上面都贴了崭新的标签,字迹娟秀清晰。旁边一张临时拼凑的桌案上,摊放着几本我新编的目录索引册。
苏主子……这……这才三日功夫刘太监脸上写满了惊愕,他随手拿起一本索引册翻看,越看越是心惊。那上面不仅有卷宗编号、名称、年代,甚至还有简略的内容提要和关键字。他试着按索引册上的记录,让小凳子去取一份关于长乐宫西配殿琉璃瓦更换的旧档,小凳子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从一个标记清晰的木箱中准确地找了出来。
刘太监的嘴巴张了张,半晌才道:苏主子,您这……这可真是神了!咱家在这内档司几十年,就没见过这么利索的!
我浅浅一笑:公公过奖了,不过是些笨办法罢了。这几日,臣妾已将这角落里约莫三成的卷宗做了初步整理,主要集中在先帝及更早时期的一些偏僻宫苑和小型修造记录。倚竹轩的档案,臣妾也找到了一些,只是大多是些寻常的修补记录,并无太多特别之处。
我说的是实话,关于倚竹轩的直接档案,确实平平无奇。但我没有说的是,在整理这些看似无关的卷宗时,我发现了一个极为特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