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苏玉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抱怨了一通,王国强手扶着皮带,道,“你们是南湖日报的记者,肯定比那个狗屁记者的水平高,希望你们实事求是的反映问题,不要听风就是雨,我叫什么名字,名片上有,我是个粗人,说话不好听,你们是文化人,也别见怪。”
王辉意识到王国强不是什么是什么善茬,寒暄了两句,几人驾车离开产业园,进了村里后,把车停在一处隐蔽的角落,在村里走街串巷,先后采访了几名村民,而其中自然又为了向沈东认错的赵三宝。
一通暗访下来,不但没有村民反映土地被强征问题,反而当夏瑞雪诱导性地提到了这个问题时,受访的村民们全都表示对这次土地被征用很满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征地补偿标准很高。并且在提到村委会的工作时,受访村民都无一例外给出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对第一书记沈东的评价很高。其中要数赵三宝,对沈东为村里的工作吹的是天花乱坠。
接着,带着半信半疑的怀疑,三人又去了果蔬大棚,在果蔬大棚基地,完整地看到了村里的果蔬产业发展情况,当看到在果蔬大棚内村民们忙碌的场景和一车车三轮车向外运输蔬菜的情景时,三人对村民们的说辞又相信了几分。
颇为郁闷地上了车,夏瑞雪一脸困惑,“王主任,怎么情况和南湖农民报的文章全是反着的?这高庄村的发展似乎没有那篇文章中说的那些问题呀。”
这次来林州暗访关于征地这样的三农热点问题,南湖日报社并没有提前通知林州当地,王辉根本没有想到他们的行踪早就被东川镇掌握,虽然只是怀疑镇村都提前做了安排,但从看到的,听到的与那篇文章所说的问题大相径庭后,他觉得有些情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徐向钱这人我认识,新闻写的不错,能抓住热点,但人品一般,咱们在这里暗访结束以后,等回到省城我和徐向钱见一面,了解一下他在那篇文章中的观点是怎么得来的,同一件事物,哪怕是阳光直射的事务,也总有阴暗面和阳光面,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
徐向钱那篇文章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高明之处就是把高庄村的征地工作写成了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乱象,上升到了农民生存的高度,引起了南湖日报社的注意。